这些临床特征 警惕手足口重症

  手足口病是临床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潜伏期多为2~10天,特征平均3~5天。警惕以手足臀口处斑丘疹、手足疱疹为主要特点,口重多伴有发热;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多数症状较轻,特征但少数重症起病急、警惕病情变化快、手足病情凶险,口重特别是临床EV 71感染引起的,死亡率较高。特征重症多见于1岁~2岁儿童,警惕近些年的手足监测显示,其他肠道病毒导致的口重重症占多数。

  其中,重症病例诊疗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识别神经系统受累期和心肺功能衰竭前期,阻止发展为心肺功能衰竭期。这些临床特征可以为家长早期发现重症患儿提供参考:

  1、持续高热

  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其中发热超过3天、出热峰高于38.5℃、嗜睡,这3大症状可以较好地预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2、肌阵挛与肌无力

  肌阵挛与肌无力是脑干受损的早期表现之一。

  ◆四肢震颤或肌肉阵挛或抖动重症手足口病早期常见。由于大脑皮质受累少见,故惊厥相对少见;

  ◆肢体无力是弛缓性麻痹的早期表现,可以单侧或双侧肢体同时出现无力,患儿愿行走,其病变程度决定于神经系统受累部位与范围。

  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是脑干受损的早期表现之一。

  ◆患儿可出现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四肢皮肤湿冷;

  ◆也可出现表情淡漠、吞咽动作不协调、眼睑闭合障碍、口角歪斜、悬雍垂偏斜等脑干受累表现;

  ◆临床上也有极个别患儿出现无法解释的食欲亢进表现。

  4、呼吸异常

  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

  若家长发现小朋友出现上述疑似手足口重症症状,应尽早到医院规范治疗。此外,未接种手足口疫苗的6个月~5岁的儿童,建议在手足口流行高峰前(我市发病高峰一般是5~7月份和10~11月份)完成两剂次基础免疫(中间接间隔一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推荐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疫苗完成全程接种。

  原标题:@家长,这些临床特征 警惕手足口重症